丰台法院召开涉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相关法律问题新闻发布会

发布时间:2024年6月18日 分类:法律资讯 浏览量:202

想加装电梯却因一户没签字而迟迟无法安装,楼道堆满杂物影响生活出行多次沟通协调清理仍遭拒绝……人民法庭身处基层治理的最前沿,审理的往往是柴米油盐、家长里短的“小案件”。然而,一桩桩“小案”,连着民生更连民心,如何把暖民心的小案办好、把顺民意的小事办实?

5月9日,丰台法院召开第三十期“月说新案”新闻发布会,发布该院近年来涉及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案件审理情况、典型案例及该院方庄人民法庭以“三个坚持”有效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相关情况,展现该院以末梢治理为路径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的生动实践。

数据显示,自2021年以来该院累计审结涉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案件18000余件,其中婚姻家庭、继承纠纷案件13209件,物业纠纷案件2456件,排除妨害、消除危险类纠纷案件1212件,社区内侵权引发的人身、财产损害赔偿案件985件,社区公共区域纠纷案件245件,相邻关系纠纷案件224件。从纠纷内容看,此类案件多与家长里短、柴米油盐相关,如因房屋漏水、私搭乱建引发人身、财产损害赔偿,因楼道堆放杂物、烟道改造、安装窗户护栏等引发邻里纠纷等等,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

据该院方庄人民法庭庭长吕慧敏介绍,涉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案件往往呈现出矛盾较深、类型多样、举证困难等特点,不少案件进入诉讼前双方已积怨较深,既包含对纠纷本身的争议,也有在双方协商解决纠纷过程中形成的新矛盾。群众利益无小事。为妥善化解纠纷、弥合矛盾,方庄人民法庭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充分考虑社情民意、风俗习惯,发动群众、社区组织参与调解,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,近三年来方庄人民法庭一审调解率(含撤诉)达55.1%。同时,方庄人民法庭积极融入辖区基层治理,不断把诉调对接的“调”向前延伸,以社区治理服务站为依托,强化与辖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、解纷组织的协调联动,高效落实吹哨报到;定期梳理审判、信访等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,深入分析纠纷成因特点,以司法建议、白皮书、大数据报告等方式反馈党委政府,科学服务地方决策;坚持办案就是治理,针对年龄较大、身体有病残的诉讼当事人或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纠纷案件,审判团队深入到当事人家中、医院或其所在社区开展巡回审判、巡回调解,在切实解决当事人“出行难”问题的同时实现“审理一案,教育一片”。

随后,方庄人民法庭法官丁海成通报了“莫让公共楼道变成私人储物间”“安装窗户护栏超标被判整改”“多方沟通释法明理化解电梯加装难题”“高空坠物侵权管理人承担过错推定责任”等5个典型案例,明确公共区域为全体业主共有,但权利的行使需有必要的限度和制约,倡导邻里之间团结互助、相互体谅,共建和谐居住环境。

“常听家长里短,多问柴米油盐。我们眼里的‘小案’往往是群众心头的‘大事’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,多去现场看看,多聆听当事人的真实想法,坚持双赢多赢共赢,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,以‘如我在诉’的意识,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。”据丁海成介绍,在一起涉及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案件中,原、被告双方系同一单元楼的住户,因被告未在《增设电梯确认书》中签字,三楼以上的住户们诉至法院,要求判令被告不得阻碍加装电梯。根据前期调查和庭审了解到的情况,被告并未实施阻碍加装电梯的具体行为,从法律层面看案件结果一目了然。然而,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,高低层住户因需求不同难免会有矛盾,如果一驳了之,原、被告双方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,还有可能衍生新的矛盾。于是法官决定向前多走一步,多次与属地街道、消防等部门进行对接,充分了解涉案单元加装电梯的可行性、安全性以及加装电梯后对低层住户的实际影响,并向电梯安装公司多次释明新法新规。通过多番调解,成功化解电梯加装难题。

丰台法院党组成员、政治部主任、新闻发言人王红义说:“基层强则国家强,基层安则天下安。丰台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广泛引导和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,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,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保障作用,为完善辖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更多司法智慧、贡献更多丰法力量。”

据悉,本次发布会召开前,方庄人民法庭与方庄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“芳·种”普法驿站,本次发布会为该驿站成立后的首个普法活动。丰台法院将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法治宣传引导、矛盾纠纷预防化解、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,依托普法驿站持续开展普法宣传,不断将司法服务送到人民群众身边。

微信微博EmailLinkedIn复制链接